復健
巴金森氏症患者之運動治療

物理治療師: 劉苑玟  林光華

 對巴金森氏症患者的運動治療必須強調軀幹伸直,軀幹旋轉及橫隔膜呼吸訓練。治療目標包括:(1)增進軀幹、脊椎及軟組織的活動度,(2)增進運動的速度,及改變方向的能力,(3)增加抗地心肌肉的肌力,(4)維持功能性活動的獨立,及(5)改善肺活量(vital capacity)。運動的注意事項包括: (1)需要暖身及冷卻運動,(2)患者不能太過勞累,尤其是當藥效減弱時,(3)家屬必須注意病人安全。

 物理治療運動依照患者活動功能嚴重程度的不同,而有不同訓練方式,方法描述如下: 
階段 特徵 Hoehn and yahr Scale(1967) 物理治療重點
早期 功能正常,可能有單側的震顫(tremor),僵直(rigidity)  階段一:單側受影響  預防性運動
早中期  兩側皆有症狀,動作遲緩,僵直,駝背,影響行走功能,輕微語言障礙  階段二:兩側受影響,日常生活功能正常  矯正性運動 
中期  所有症狀較嚴重,但可以執行獨立之日常生活活動,在平衡方面能需要輕度協助  階段三:病人有姿勢控制上的問題
階段四:可以獨立行走,但多數活動需要一點協助 
代償性及矯正性運動 
晚期  嚴重失能,日常生活活動無法獨立執行  階段五:需要輪椅或是臥床  代償性運動及肺功能訓練 

 一、早期:預防性運動

  1. 放鬆運動:在站姿下做節律性搖擺動作或是軀幹旋轉
  2. 伸展運動:拉筋運動,主動關節運動
  3. 肌力訓練:對軀幹伸直肌做漸進性阻力運動(PRE)
  4. 任務取向功能訓練:團體球類運動、有氧舞蹈等
  5. 團體衛教

二、早中期:矯正性運動

  1. 放鬆運動:在站姿或坐姿下做節律性搖擺動作或是軀幹旋轉
  2. 伸展運動:骨盆運動,主動關節運動,主動伸展運動
  3. 穩定運動:墊上運動或抗力球運動,例如: 俯臥球上抬手
  4. 肌力訓練:配合神經肌肉本體感覺誘發技巧(PNF)誘發伸直和旋轉動作
  5. 平衡訓練:促進平衡策略
  6. 動作學習策略(motor learning):雙向任務,動作順序計劃
  7. 行走訓練:如增加步長及降低支持底面積
  8. 任務取向功能訓練:坐到站,腳踏車,球類運動,跳舞
  9. 臉部肌肉運動:主動肌肉收縮
  10. 病人衛教

三、中期:代償性及矯正性運動

  1. 放鬆運動:在坐姿下做節律性搖擺動作或是軀幹旋轉
  2. 伸展運動:骨盆運動,被動關節運動,主動或主動協助關節運動,主動或被動伸展運動
  3. 肌力訓練: 配合神經肌肉本體感覺誘發技巧
  4. 穩定運動:墊上運動或抗力球運動,例如:雙手扶球向前伸的運動
  5. 平衡訓練:在有無配合視覺下,促進平衡策略 
  6. 動作學習策略:雙向任務,動作順序計劃,自發性動作訓練
  7. 行走訓練:如停止,開始,改變方向等訓練
  8. 任務取向功能訓練:翻身,躺到坐,坐到站
  9. 臉部肌肉運動:主動肌肉收縮,臉部肌肉按摩
  10. 病人及家屬衛教:代償技術和節省能量策略
  11. 輔具建議:單腳拐,四腳拐,助行器,有輪子的助行器

四、晚期:代償性運動和肺功能訓練

  1. 放鬆運動:躺姿下做節律性搖擺動作
  2. 伸展運動:被動關節運動,主動協助關節運動,被動伸展運動
  3. 穩定運動:墊上運動或抗力球運動,例如:抬臀運動(圖四)
  4. 肌力訓練:砂包訓練
  5. 任務取向功能訓練:翻身,躺到坐
  6. 臉部肌肉運動:臉部肌肉按摩
  7. 輔具建議:輪椅、呼吸器等
  8. 呼吸運動:橫隔肌呼吸訓練,擴胸運動
  9. 照顧者訓練:避免褥瘡,維持肺部功能 


參考文獻:

  1. Carriere B. The Swiss Ball–theory, basic exercise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. Berlin Heidelberg:Splinger-Verlag,1998.  
  2. O’Sullivan SB, Schmitz TJ. Physical rehabilitation : assessment and treatment, 4th ed Philadelphia: F.A. Davis, 2001 
【回標題選單】